大米制成的血你敢用吗?

大米除了吃饭还能做什么?答案是,准备药品,甚至是人血。更准确地说,是人血清白蛋白。它是血浆中最丰富的蛋白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肝硬化、失血性休克等严重疾病。需求量很大,被誉为“救命金药”。过去,国内市场人血清白蛋白供应60%以上依赖进口,仅靠捐献血浆很难满足大量需求。现在,创新制药公司和源生物瞄准了这一领域。其主要产品是“大米造血”,第一个植物源性人白蛋白。简单来说,就是用大米制成的血液来代替人血清白蛋白。今年7月,河源生物衍生的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奥福民)获批上市,但其价格是市场上人白蛋白的两倍多。为什么是血这么贵? Larawan/视觉中国大米 Dugo,maaasahan ba ito?虽然“大米血”有些不可思议,但它和大名鼎鼎的重组人胰岛素、重组人生长激素一样,都属于重组蛋白药物的概念。它们都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宿主细胞并表达而制成的生物药品。河源生物技术公司招股说明书、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技术和技术。它通过生物技术将人血清基因引入水稻细胞,并使其长成完整的稻苗。原料获得并经过制药车间清洗,得到纯度99.9999%以上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法学教授、医师导师邓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从技术角度来看,“米血”有很多优点,首先是安全性。 “T植物生产合成的路径可以避免血源性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和艾滋病毒)的风险,对免疫缺陷和孕妇等高危人群更具吸引力。”数据显示,传统的血液制品往往是从数百名献血者的血浆中混合分离出来的,这意味着只要有一名献血者感染丙型肝炎或艾滋病毒,整批产品就可能被感染。2024年5月,英国调查报告近乎发布。 1970年代和1980年代,有3万名患者在接受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治疗后感染艾滋病和丙型肝炎,导致近3000人死亡,主要原因包括部分从美国进口的血液制品来自囚犯、吸毒者等高危人群;英方在进口过程中长期没有对相关产品进行检验或消毒措施。还表示,此次事件是NHS历史上最严重的医疗事件。同时我国对该产品的需求量很大,缺口巨大。人血清白蛋白是血浆中最丰富的蛋白质,约占血浆总蛋白的60%。生理最重要的调理包括维持血液渗透压,输送各种离子、脂类和代​​谢物等,可用于挽救休克、大出血、烧伤、低蛋白血症等严重患者的生命。广泛应用于中风、肝硬化、肾病等疾病。耀智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立医疗机构人血白蛋白累计销售额约1751亿元,连续多年位居第一。但自2001年以来,我国尚未批准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 2012年,审批政策再次收紧,要求企业新建项目血浆站拥有白蛋白等六种主要血液制品的生产资质。牌照和血浆站的双重束缚,导致国内血液制品长期短缺,高度依赖进口。国投证券研报显示,2013年,进口人白蛋白发行批次数量首次超过国产白蛋白。截至2025年上半年,国产白蛋白和进口白蛋白分别获批发放887批次和1723批次,进口占比超过60%。以上理由支撑了河源生物资本市场的想象空间。 10月28日,河源生物成功在科创板挂牌。开盘当天,公司股价暴涨超200%,总市值突破325亿元附近。截至发稿,河源生物市值约为32B亿元,与华兰生物、天坛生物、上海拉斯等多家头部血液制品企业相近,远超拜林生物、拜亚生物、伟光生物等二三线企业。价格贵了一倍多。然而,成功的产品和公司发布只是第一步。奥夫明想要被市场广泛接受,还需要面对很多障碍。目前,“血米”最大的痛点就是价格太高。据悉,奥福民目前售价为890元/瓶,而市场上的人体相册价格通常为350-400元/瓶。 “目前奥福民的价格是市场上人血白蛋白的两倍多,而且不在医保范围内,必须由患者付费,对普通患者来说门槛较高。”邓勇指出。邓勇认为,“血米”价格高的原因一方面是它是所有创新药企的通病,就是前期研发费用要亏损;另一方面,也可能为后续医保谈判留下降价空间。招股书显示,河源生物2022年至2024年将持续遭受净利润困扰,三年分别录得-1.44亿元、-1.87亿元、-1.51亿元,累计亏损超过4.8亿元,其中经营现金流净额也为负值。规模化生产可以降低成本和价格。河源生物招股书中提到,原料麦芽糖的生产从发酵或细胞培养演变为田间培养,不受发酵量的技术限制,生产规模的扩大不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来扩大发酵罐或细胞培养和车间的规模建造。 “公司预计实现规模化生产后,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生产成本将低于人血清白蛋白分离血浆的生产成本。”图片/河源生物招股书 目前,河源生物产能扩张正在进行中。招股书显示,公司已于2024年9月启动年产120吨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原液的CGMP生产线建设。同时,IPO募集资金19亿元拟用于开发植物源重组血清白蛋白产业基地。此外,Ofumin目前仅获批的“肝硬化和低蛋白血症”适应症之一,适用情况较窄。太平洋证券研报指出,目前国际上正在研发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产品普遍白蛋白主要用于肝硬化相关并发症的治疗,而白蛋白临床用于肝病的比例不足10%。而这个指标本身的范围就是衰退。 Frost & Sullivan数据显示,由于中国肝炎控制较好,预计到2030年,中国肝硬化和腹水病例每年将从2017年的71.3万例减少到50万例以下。但适应症并不容易扩大。太平洋证券研报进一步指出,河源生物未来将把研究拓展至严重烧伤、严重败血症、恶性肿瘤恶病质等适应症。然而,对于完全不同的病理指征,肝硬化的病理过程、治疗规范、疗效终点、受试者人群等无法有效整合,这将大大增加临床试验实施的难度和时间。邓勇总结说,基于综合考虑,“米血”目前只能在高端私立医院等“安全性高+自给性强”的细分场景进行替代。预计随着产能扩大和医疗保险的普及,价格将会下降。事实上,河源生物并不是唯一盯上这个市场的,它的竞争对手也已经在路上。图片/太平洋证券研报(2024年10月7日)目前,在重组人白蛋白赛道上,除了河源生物之外,全国还有3家公司在研发相同适应症的重组人白蛋白药物。其中通化Everate和深圳Progi已在中国完成III期临床试验。通化Everate的产品也已于2024年在俄罗斯和吉尔吉斯斯坦获批上市,是全球首个获批的人血白蛋白产品。值得注意的是,这3家公司所使用的原材料均来自中国。东方。太平洋证券研报显示,关于重组人白蛋白的研发,学术界已开发出原核表达系统、酵母表达系统、转基因动物表达系统、转基因植物表达系统等多种生产方法。最终,人细胞和酵母菌株的表达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重组人白蛋白商业化生产的基本要求,因此成为当前重组人白蛋白研发的主要焦点。相比植物路线,酵母更容易,同领域的竞争格局也体现了这一点。看来河源生物独舞的时间不会太长了。记者:石若晓编辑:余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 Posts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