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底已近。回望这一年,OpenAi简直就是AI世界中的一只孔雀,张开屏幕,到处寻找算力。首先,他们同意与甲骨文投资3000亿美元建设数据中心,然后又从NVIDIA拿1000亿美元购买芯片。直到上个月,他们仍然控制着AMD对芯片的库存采购。 。 。在各大科技巨头的共同努力下,得益于GPU的买卖,AI泡沫越来越大。但近日,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突然出来,给一场气氛堪比《再见亲爱的》的三方会议泼了一盆冷水。停止关注计算能力。库存中有很多芯片因电量不足而无法使用。权力的缺乏掐住了人工智能的脖子。那么问题来了,美国的电都去哪儿了?一方面,AI本身确实很强大。美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份报告美国能源部2024年12月的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数据中心的总用电量将占该国总发电量的4.4%,达到176太瓦时,与马来西亚一年的总用电量相同。到 2028 年,这个数字可能会增加一倍。而且AI食品的外观丑陋,食用率很低。可以说是边吃边吃。电源使用效率(PUE)是衡量数据中心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标。计算方法很简单,就是数据中心的总功耗除以服务器的功耗。 2024年,全球平均PUE为1.56。也就是说,只有三分之二的电量用于GPU计算,三分之一消耗在冷却、供电系统、照明等各个领域。另一方面,美国旧有的电力系统太糟糕了,以至于一开始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如果再发牢骚,人民的基本生活就会受到威胁。从美国的统计图表可以看出。美国劳工统计局称,电费将从2021年滚动至2022年。在实行GPT的同时,居民的正常用电量受到挤压。这是2000年到2025年美国电价的走势。特朗普还削减了海上风电项目,取消了太阳能和风能的税收优惠,转而热情发展核电,这是及时、费力、昂贵的,甚至放松了环境法规。 。 。很难评论,我只能夸他。没有电,被科技巨头抢购并重新安装的GPU只能在机房里积满灰尘。而很快,他们面临的困境将变成更加致命的结局。芯片的保质期将随着下一代芯片的量产和出货而逐渐到来。例如,印象o如果所有主流AI芯片仍然可以是你竞争一时的H100和A100。但说实话,这些芯片都是22年前发布的老东西了,而且只有产能优势。它们不是最好和最新的芯片。在他们的身后,还有2023年开始的H200、2024年开始的B200、2025年开始的B300,都在等待摆上台面。 根据Trendforce Consulting今年7月的预估,2025年Blackwell系列比例将达到NVIDIA高端总产量的80%以上,这是产能的大幅提升。这意味着,如果OpenAi仓库中的H100仍然因电量不足而无法运行,它们可能会直接被B200或B300取代,永远没有机会使用。这不仅带来浪费,也影响了AI公司看重的股价。要知道,AI公司的股价升值是基于GPU的数量和G的需求PU在一定程度上。底层逻辑是根据大模型规模的kcurrent定律,使用的GPU越多,模型越大,使用效果越好,就越有市场优势。这就是为什么买卖芯片的消息一传出,不少科技巨头的股价就开始齐齐上涨。但如果很多芯片无法购买和使用,那么它们平躺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将见证AI泡沫的灭亡。确实没有其他办法,所以科技公司只能走“自救”之路。毕竟,获取筹码是停不下来的。你不买,人家也会买,但电确实不多。一个更雄心勃勃的方法是在各地建造发电厂。例如,OpenAi和Oracle正在德克萨斯州联合建设天然气工厂,Xai也在田纳西州积极建设基础设施。结果机器没货了,直接排单d直到2029年之后。不管是先有芯片还是先有发电机,如果你做到了,就有一定几率会被环保部门通缉。因此,还有另一种方法可以拯救死去的朋友和穷人——将数据中心移至另一个国家。墨西哥、智利和一些南非国家已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投弹炸弹。然而这些地区的电力供应本来就不发达,现在更是雪上加霜。在爱尔兰,数据中心消耗了该国20%的电力,停电和用水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哦,更烦人的是,世界资源已经不再充足。最近,英伟达和谷歌都想将数据中心搬到太空,并在空中提供食物。 。 。如果将芯片通过卫星送上天,周围环绕一圈太阳能电池板,它将获得24小时不间断的能源供应。预防f加热完全依靠真空热辐射,不用担心减少水资源和加热环境,听起来不错。只是实验刚刚开始,不能保证结果会好。电子设备在太空中老化得更快吗?功耗和散热是否能达到预期?训练好的数据如何传回地球?控制控制等等都是问题。与匆忙的美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的处境更为幸运。 2024年,我国数据中心总用电量将达到166太瓦时,约占社会用电量的2%。作为知名基础设施提供商,在保障大家民生的基础上,我们不仅有足够的电力,我们还追求绿色电力,减少碳排放。与其天天说环保,不如改用天然气发电化,我们认真对待碳排放。一般来说,如果人工智能耗尽了电力,那么事实证明,技术的终结不是电子和计算机,而是物理、航空航天和土木工程。 PPT里,芯片是主要生产力,但现实中,德克萨斯州在争夺天然气,墨西哥在争夺土地,太空和卫星在争夺地位。当开关被拉动时,每个人都感到害怕。如果这样下去,未来高科技公司的规模可能不再取决于谁拥有最多的芯片。目的是看看谁能消耗最多的电量,以便他们计算机房的灯能够保持亮着。撰稿:莫莫·摩天田 编辑:江江念贤 编辑:欢颜图片 数据来源:YouTube、知乎《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The Verge、Fred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Tom's Hardwarenvidia 官网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