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多家银行发布公告称,将清理长期无法追踪账户,包括长期个人账户和长期企业账户。每家银行对于长期不活跃账户的认定标准有所不同,但一般都是针对余额较低且长期没有活跃交易的账户。不过,多家银行表示,如果用户仍需要使用清理范围内的账户,应持有效证件及时前往银行网点激活。银行密集开展长期不动账户清理工作,有利于反洗钱、账户实名管理。近期,银行业掀起了清理长期不动账户的“密集公告”浪潮。 10月16日,湖北远安农村商业银行发布公告,明确将对个人银行账户进行清理,包括个人账户。个人长期未搬家、个人开立多个结算银行账户、账户身份信息缺失或过期等。同日,贵安新区开发村镇银行公告称,将对一年内未发生收付款活动(不含结息及其他未开展业务)且不欠银行债务的单位银行结算账户进行清理。事实上,在此之前,已有多家银行提前发出清算信号: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酒泉农商行、陇西农商行、新丰农商行等机构近日均发布公告,宣布联合参与。随着清理行动的深入,“长期不稳定户”的准确界定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一般来说,当账户处于以下状态时,将被归类为长期账户: 1. 最后动态账户统计个人活期存款账户交易(包括存取款、内外汇款、转账等活跃账户交易)3年;2、固定流动性和调整流动性账户自生息金额之日起3年内无业务;3、定期支票账户(含存单)一次性存取款未同意转移,到期后3年内无业务。博通首席分析师王鹏波 咨询人士告诉南都湾财经报记者,此次清理行动背后有三个原因。 “一方面,大量长期未兑换的账户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金钱损失、电信诈骗;而‘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及客户身份信息和交易记录的维护’也要求银行持续做好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强化实名认证义务,控制长期无法查实或丢失的账户,是反洗钱和实名制管理的必然措施。同时,在此次清理行动中,部分银行对长期不活跃账户的认定标准进行了优化和调整。 10月13日,兴业银行发布公告称,调整前,银行认定长期常设账户的标准是账户余额在100元(含)以下,不存在个人银行付款、代销基金产品、理财产品、第三方存管等情况,与账户存在合同关系、不存在账户不计息交易的个人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不含金融社保卡和公积金卡)。 连续180天(含)以上。 “调整后,账户范围纳入管理兴业银行表示,调整后,该行认定长期非账户的标准为个人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不含金融保障卡和公积金卡),账户余额在10元以下(含),与银行个人贷款还款合同无关系,无销售基金产品、理财产品,连续天数超过365天(含)。从10月15日起, 兴业银行将根据调整后的认定标准对符合条件的账户进行日轮流控制。对于消费者来说,长期失业并非“无害地沉睡”,而是蕴藏着诸多风险。业内人士指出,闲置银行账户可能会产生账户管理费、年费等持续成本。如果购房者未能及时关注,可能会造成“小额余额逐渐减少”,直接影响产权;更重要的是,如果账户长期未使用的账户被不法分子无意利用,可能成为电信诈骗、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工具账户”,给消费者带来法律风险和信用风险。银行对于非经常账户的认定有不同的标准。清理行动是监管逻辑的升级。虽然各家银行清理非活期账户,但认定“长期非活期账户”的标准并不相同。在个人长期非账户清算标准方面,以信丰农商行为例,该行对个人长期非协议账户的标准为:未主动办理金融交易(利息结算交易除外)三年以上的个人活期结算账户和个人活期储蓄账户。 年(加)且账户余额为零。中国银行海南分行设置不同门槛就平衡和时间而言。该行公告指出,控制范围内的中长期不活跃账户定义为:近三年(含)无交易记录且账户余额小于或等于10元(人民币)的账户。酒泉农商行的标准是:现有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不含社保卡、龙通卡)连续2年以上(含)未主动开展资金划转,无贷款相关信息和股票分红相关信息,账户余额低于100元(含)。王鹏博分析了不同银行清洁标准的显着差异。他表示,每个银行都有执行自主权,每个机构也有不同的风险偏好。现行监管规则原则上提出了要求,但没有结合具体年份、余额门槛或通知程序,允许银行根据客户结构、系统能力、管控模型等制定实施细节;大型银行客户基础庞大,历史账户较多,往往采取较为谨慎的批量清算方式,而一些中小银行可能会制定更严格的标准,以提高管理效率;此外,不同银行的反洗钱风险等级和客户准入能力划分不同,导致实施规模不同。除个人账户外,一些银行还将清理范围扩大到银行结算账户和网上渠道。其中,湖北大悟农商银行对法人账户清算划定了明确的界限。公告显示,清算事项可能包括三类:一是截至2025年9月30日,在银行存在无收付款活动的银行结算账户。账龄超过1年(含1年),账户状态为无价值、无财产、待注销、无未偿还贷款;二是营业执照被注销、吊销且无未偿还贷款的法人账户;三是已撤销、清算、宣告破产或关闭且无未偿还贷款的企业账户。陇西农商行致力于线上渠道闲置账户管理。清理规则为:个人手机银行、个人网银客户,自2020年1月1日起无登录记录,或2024年1月1日起无登录记录且年龄70岁以上的,纳入清理范围;对于网银客户,清理标准为自2024年1月1日起无登录记录且企业账户已关闭的用户。王鹏博指出,一般来说,这种标准参差不齐的情况不会造成混乱。n 在消费者中。但诚然,当同一客户面对不同银行不同的清洗政策时,很容易造成账户注销或服务突变的误解,增加账户管理的负担,甚至影响信用记录或资金安全认知。 “从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角度来看,银行有必要在保持灵活性的同时,尽快统一明确清算触发条件、通知流程、异议机制和追偿等要求,推动行业制定相对统一的执行标准。”王鹏博提议道。事实上,近年来,银行已经开始一一“清卡”。 2023年,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主要国有银行,以及平安银行、广发银行等联合银行均已成功积极推出睡眠清理卡。此后,不同地区的其他银行纷纷效仿,2024年,行业将迎来集中“清算卡”的高峰期。那么长期房屋清洁操作与首次房屋清洁操作有什么区别呢?王鹏博指出,当前行业从“卡基地”到“账户基地”的转变,真正体现了银行和支付行业的变化,也是从卡载体到账户行为的监管逻辑深化的过程。 “前几年,清理的重点都是实体卡,特别是一个人多卡的超额借记卡,主要目的是防止银行卡非法交易;但现在的重点是那些不慢的长期账户。无论有没有卡,只要账户没有交易、没有余额、长期没有连接,就会被纳入清理范围。”打扫。标准更加详细。他说。采访与写作:探访财经新闻记者马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