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报记者:张首林 编辑:张一鸣 11月4日,央行披露2025年10月各类央行工具流动性投放情况显示,公开市场业务于10月重启国债交易,当月操作买入200亿元国债。视觉中国图浙商证券联席首席宏观分析师廖波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从政策解读过程来看,央行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是一项重要的政策储备。廖波还指出,央行国债交易操作的重点仍然是释放流动性、配合财政政策。 2025年10月购买国债200亿元,表明2025年10月央行各类工具流动性持续合理充裕运行。廖波提醒,建议政策上重点关注新金融工具的推出。今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创造新的结构性政策工具,建立新的金融政策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 9月29日,在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介绍,新增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达到5000亿元,全部用于增加项目资本金。廖波表示,这种新的政策性金融工具是政策性银行委托基金公司以股东贷款或股权的形式向项目注入资金。股东借贷模式下,基金公司委托配资银行向项目公司股东发放贷款,公司股东再利用贷款资金为项目公司增资。受此影响,10月份社会融资口径委托贷款可能出现异常高增长。例如,2022年8月和9月,由于2022年财政政策7400亿元的释放,当月委托贷款分别大幅增加至1755亿元和1508亿元。10月,公开市场业务重启国债交易,本月买入国债200亿元。记者注意到,在10月27日举行的2025年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央行行长潘功胜在讲话中提到,目前债券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公开市场债券买卖操作可以继续进行。潘功胜指出2024年,央行将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扩容,启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这是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提升国债财务绩效、充分发挥国债曲线定价基准作用、增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性的重要举措。也有利于我国债券市场的改革发展和金融机构做市和定价能力的提升。实践中,央行根据货币投放基础需要,综合考虑债券市场供求和收益率曲线形状变化,灵活开展国债买卖双向操作,确保货币政策平稳投放和金融市场平稳运行。今年年初,考虑到GR受债券市场供需失衡压力和市场风险累积影响,国债购销暂停。廖波分析,从政策解读的角度来看,央行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是一项重要的政策储备。国债交易将于2024年正式纳入央行政策工具箱,将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也有助于我国债券市场的改革发展和金融机构做市和定价能力的提升。 2024年8月至2024年12月共进行5次操作,合计净买入国债1万亿元。其中,8月份采用“买空卖多”方式,9月份停止“卖多”方式。操作以短期采购为主,随着年底的临近es,经营规模逐渐扩大。廖波判断,未来央行有能力根据基础货币投放的需要,综合考虑债券市场的供求和收益率曲线形状的变化,开展买卖国债的双向操作,确保货币政策的顺利投放和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国债交易操作的重点是什么?廖波指出,客观地说,央行国债交易操作的重点仍然是流动性流出以及与财政政策的互动。近年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同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每年四季度提前下达次年新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占新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60%。不包括本年度债务限额(包括一般债务限额和特殊债务限额)。从当地实践来看,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加快新债的发行和使用,保证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有利于促进国债市场平稳运行,增强地方预算编制的诚信度。廖波分析,2025年,为更好分享积极财政政策成效,保障重点领域重点项目资金需求,巩固扩大经济复苏向好势头,财政部将在2026年初继续下达新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一是工作进展上,要立即落实相关程序,尽早下达指标,便利2026年预算编制地方对接,支持2026年一季度重大项目建设资金需求。二是在项目安排上,提前下达的指标专门用于支持党委、国务院确定的重大战略和重大项目。财政部将继续指导和鼓励各地加快项目储备准备,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指导专项债券项目“自审自启动”试点地区优化项目审核机制;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加强非试点地区项目评估,进一步提高项目质量。三是在用途上,提前释放的限额不仅用于符合条件的项目建设,还将继续支持地方政府化解存量隐性债务、按规定化解政府对企业欠款,促进地方金融平稳运行。恩斯。总体来看,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根据当前财政经济状况,中央近期从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限额中向地方安排5000亿元。廖波表示,近年来,财政部及时安排了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限额的具体规模,支持地方政府化解存量政府投资债务、化解政府欠企业欠款。与2024年相比,本次安排的平衡限额有两个特点:一是力度有所加大。总规模比去年增加1000亿元。二是范围扩大。今年5000亿元用于增加地方综合财力,支持地方解决存在问题。除了测量在清偿政府投资项目债务、吸收政府欠企业欠款的同时,对重点省份符合条件的项目建设安排指标,精准配套有效投资规划范围,更好地发挥重点省份的带动作用。目前,各地正在推动相关办法落实,争取早发布、早使用、早见效。这部分余额限额的使用,有利于巩固经济积极复苏势头,有力支持地方政府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此外,廖波从宏观审慎制度的角度对流动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表示,建立全面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意味着更加坚定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决心。从国内债务来看,政府债务比率g我国处于合理范围内,风险安全可控。地方置换后,可以有效节省利息成本,地方政府融资和开发建设风险将持续化解,地方政府将能够快速进入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长效机制。每日经济新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编辑:郭飚Un832